據研究《易經》的專家說,萬事萬物,可以用一個“易”字來解釋,但“易“有三層含義,即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是指無論多么復雜的社會事物都可以用很簡單的道理抽象表達出來;變易是指萬事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易是指任憑萬事萬物如何變化,總有不變的運行邏輯。
由《易經》的“三易”可知,如果我們沒有學習的精神,肯定是很難認清和把握社會萬事萬物規(guī)律的。對于一位老板來說,他如果不能認知和把握社會,又如何去經營自己的事業(yè)呢?
大家都知道,諸多事物和現象的存在,必然有常人難以察覺的規(guī)律和原因。所以,多數的人是知其然(知道客觀的存在),但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現象背后的本質),所以就不能準確把握商業(yè)運行的規(guī)律。譬如,天要下雨了或者雨季來了,常人只知道要下雨或經常下雨了。而對于有小商販來說,下雨了,傘肯定好賣;城市里的出租車司機也知道下雨了,哪些路段會有很多焦急的客人。所以說,商業(yè)規(guī)律,是存在于社會萬象之中。而老板們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學習力,尤其是對于不懂的社會現象,更愿意不斷地去請教,則可以從容找到賺錢的商機。
中國是一個倡導謙虛的國度,也是個倡導學習的國度。但是,我們并不一定懂得謙虛和學習的精髓。常人認為,即使你懂得了,也不要自吹自擺地說自己懂得很多,甚至恨不得把別人掌握的知識都學習到。實際上,你懂的知識,就要客觀地告訴別人,不懂的知識,同樣也要告訴別人。這樣,大家才會把自己懂的知識教給你,因為大家也能從你這里掌握到知識。分享知識的結果是,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得到了提升。虛偽的謙虛,實際上是不利于能力的提升和整體的進步。
真正高明的老板,永遠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最優(yōu)秀的,他會善于去發(fā)現和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并且為別人發(fā)揮優(yōu)點創(chuàng)造施展的平臺。我一直跟我的主管們說,其實,我什么都不懂的,在很多方面,你們都比我懂,你們專業(yè)。但是,在經營決策的時候,你們提交文件或做匯報工作的時候,把事件原委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把決策的利弊得失講明白,多聽取幾個人的意見,這樣去做決策就不會犯大錯誤了。正是經常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所以說,你們都是我的老師。